從2022年搬來丹麥,至今已在北歐度過三個冬天。許多朋友冬天來訪時都會問一個問題:北歐冬天要怎麼穿才不會冷?作為在平日零下三、四度的哥本哈根、寒流來襲時零下23度的芬蘭還有大雪茫茫的雪山山頂成功生存的人,自認自己對這方面頗有經驗。這裡為大家分享在地人的北歐冬天穿搭,不論你是來北歐南邊探索還是到北極圈追極光,這篇文章都能幫到你。從每個熱門城市的天氣到超詳細周到的行李準備清單,我還為大家準備了我的洋蔥式真實穿搭例子,全部都是我真實體驗,即將要到北歐探險的你可以參考看看。

冬天每天騎單車經過的湖結冰了,鋪了一層薄薄的雪。難得天氣晴朗的早上十點鐘,月亮還掛在天上。
氣候
除了丹麥和冰島,其他北歐國家都呈狹長型,南北溫度差異可以非常大,這裡先簡單講講氣候的差異,介紹主要集中在比較受遊客歡迎的城市,位置相近的地方也可以參考。無論在哪個國家,2月都是平均最冷的時候。除了氣溫,大風、下雨、下雪等都頗影響實際感受。雖然下面的溫度好像會嚇到在熱帶/亞熱帶生活的大家,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冷,我的感覺是,把北歐的溫度加上3、4度(哥本哈根10度就是香港14度左右的感覺),就是香港感受的氣溫。

11月下午5點鐘的新港。
丹麥哥本哈根的冬天不會太冷,從10月開始氣溫就會降至10度以下,持續到來年4月。冬天大概徘徊 -2 / 3 度到 8 / 9 度,氣溫可以在兩天內急降七、八度,所以出發前先查一下天氣會比較好準備。哥本哈根的冬天多雨,放晴的日子不多,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寫這篇的時候12月過了一半,暫時見到3.5小時太陽)。但這裡長年非常大風,影響體感溫度。

10月尾巴的斯德哥爾摩,旅程的最後一天從演奏廳出來看到的那年的初雪。照片裡是下午5點多。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冬天跟哥本哈根差不多,通常低1-2度,最冷的日子大約在-4度。這裡的日照時間更短一點,但放晴的日子會多一點 (真的只是一點)。

到訪雨都卑爾根記得要帶雨傘,防水和保溫衣服都非常重要。
挪威奧斯陸的冬天又比瑞典和丹麥首都冷一些,最冷的日子大約在-5 / 6度,多數日子在0度左右徘徊。這裡降雪的機會會多點,偶爾會有冰雹。下雪的時候,體感溫度要比下雨好太多。另一個必訪城市卑爾根 (Bergen) 是有名的雨城,潮濕而且雨季在冬天,一個月有將近20日的降雨,而且不是毛毛雨。雖然它氣溫較高,從-1 到 11 度,但來這裡還是要非常注意保暖和防水。極光之旅的重點城市,很多人會選擇特羅姆瑟 (Tromsø)。這座位於北極圈內的城市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冷,平均都在-5 至 5 度,多數日子處於零下,最冷可以達-12度,但不常見。這裡冬天會長時間被雪覆蓋。從11月下旬開始,整個城市進入永夜,一直到1月下旬。這段時間太陽都不會超過海平線,不過一天還是會有3-5小時有微弱暮光。追極光的話,你很可能會選擇一些當地的極光團,到遠離城市的地方尋找極光的蹤跡,這些地方溫度可以低至-24度,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會更冷,要看清楚這些團有沒有提供特殊的保暖衣。

2月份被大雪覆蓋的羅瓦涅米,馬路和行人路都快要分不清,這已經是主要公路了。普通路上積雪可以蓋掉半隻鞋。
芬蘭赫爾辛斯基的冬天大約在-7 至4度,雨量是幾個國家最少。比起上面幾國首都雨雪交替,赫爾辛斯基幾乎都是下雪,不過甚少有厚積雪。靠近海也代表她偶爾會有大風,不過比起哥本哈根要好很多。踏入北極圈,羅瓦涅米(Rovaniemi) 是另一個熱門目的地。冬天被大雪覆蓋的聖誕老人村特別有氣氛。從十月到四月,氣溫都會在零度以下,暖的日子大約有-4、-5 度,12月到2月期間一些日子會只有零下18-20度。我曾在1月到訪羅瓦涅米時接近零下30度,整個城市都是厚厚的積雪,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腳的保暖、鞋子要防滑。不過這裡被拉普蘭的山和森林包圍,風比較溫和。往北的拉普蘭區域也是體驗冬天活動和看極光的絕佳地點,平均更冷,但也非常看當時的天氣狀況。

Photo Credit: Gylfi Gylfason
冰島雷克雅維克是全世界最北的首都,不過這裡並沒有想像般寒冷,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徘徊在零下2度。冰島天氣也是有名的大風多雨,冬天一半的日子都有降雨,而且因為溫度不夠低,會有雨雪的出現。至於颳風,雖然首都的風普普通通,但既然冰島的自然景色是世界一絕,怎麼能不探索自然景觀呢?環島遊有很多景點都在空曠或靠近海邊的地方,這裡風大起來也會讓人想要趕快想要回到車上。防風和防雨的衣物在這裡非常重要。
近年氣候變遷的問題也在北歐一一體現。最南邊的哥本哈根都曾在5 月的時候下大雪、冰雹;北極圈外圍的聖誕老人村氣溫急降至接近-30度。上面的資料都是參考,下面就來大家如何做足準備,迎接北歐天氣的挑戰!
衣著行李打包
配件 | 衣物 |
毛帽 1個 | 發熱/保暖內衣 (Heat-tech) |
耳罩 (可不要) | 薄長袖 |
太陽眼鏡一副 | 厚毛衣 |
圍巾一條 | 薄羽絨 1件 |
手套1-2對 | 防風防水外套 1件 (有內襯最好) |
保暖口罩1-2個 | 大衣 1件 (拍照好看用,不怕水的) |
好走的鞋 (防滑)1對 | 發熱/保暖褲 |
雪靴 (如需要) | 厚身寬褲 |
/ | 保暖襪/ 厚羊毛襪 |
其他:暖水壺、暖包、暖貼。(以我在哥本哈根的經驗,除非當天我需要長時間在郊區或公園之類的地方行走,我都沒有拿暖包的習慣)
以上是如果你打算一次走訪多個北歐城市需要準備的行裝,看你的旅行天數決定數量。
毛帽和耳罩
能蓋過耳朵的帽子是最好的選擇。不建議大家為了美觀而選擇貝雷帽或漁夫帽之類的造型。在較暖的地方像斯德哥爾摩或哥本哈根,你可能還不需要帽子,但在下雨天和大風的天氣,這裡的風會讓你耳朵疼痛,甚至冷得快沒有知覺,所以保護耳朵很重要。如果你打算前往非常寒冷的地方,像北極圈內,你可以考慮耳罩保暖。
太陽眼鏡

哥本哈根的冬日太陽,下午1 點鐘看那個影子拉的多長。
北歐的緯度高,除了冬天日照時間短,在短暫有太陽的時間,太陽也會從低角度照射,想像西曬時的感覺,陽光會特別刺眼,所以帶備太陽眼鏡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大家打算到大雪的地方,太陽眼鏡可以很好地避免雪地反射的光線,嚴重者會造成雪盲(我自己是用偏光太陽眼鏡,對騎單車、在雪地行走的人會安全一點)。如果再往北或前往滑雪,請預備專業裝備。
手套


Photo credit: Markberg ,Baunbaek
(我並不是推薦以上牌子,只是參考圖片)
由於這邊常常下雨或者下雪,一雙防水和非常保暖的手套很重要。在這邊可以選擇有防水的皮質手套(gloves),裡面帶點絨毛,平衡厚度和保暖,或者有防風防水功能的手套。如果要到氣溫在零下的地方,可以選擇不會分手指的手套(不確定它的名字,Mittens),這種是最暖的。普通的棉質手套保暖有限,如果被雨打濕或者雪融化在手套上,反而更冷。在北歐很多路邊店鋪都會賣類似的手套,大家可以到這邊再買,款式多之餘,也不會太貴。
內襯
在北歐的室內都會開暖氣,所以一件漂亮的內撘的必需的!所謂洋蔥式穿撘,就是因為從室外零下的氣溫進入二十幾度室內,大家都會把外面的衣服脫掉,非常容易依據環境調整你的衣服。如果你穿了難脫的毛衣或衛衣,你可能會在室內大出汗。天氣許可的時候,裡面只要一件薄長袖或者稍微透氣的毛衣,外撘外套和大衣,方便穿脫。有需要的話可以是保暖內衣加上薄長袖。如果你很怕熱的話,直接穿短袖也可以,重點是確保你在室內不會過熱。
外套
外套的撘配方法有很多,重點是你有起碼一件外套保暖且防風防水,如果不在意穿撘的漂亮程度,這一件外套足夠讓你走遍北歐大部分地方。我自己的經驗,防風防水必定是北歐每個冬季穿得最多的衣服。挑選容易撘配的顏色,推薦有些可拆除兩層式的外套,像我那件裡面是可以拆的絨毛外套,外面一層完全防水,兩個可以獨立穿著,讓我可以根據每天的穿撘決定怎麼穿。然後要選偏大一點,這樣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才能在裡面加上薄羽絨。(有一種兩層式的裡面已經是薄羽絨)
鞋子
腳是最難保暖的地方,尤其是北歐非常多時候都會在戶外參觀景點或欣賞大自然。我曾經在積雪中走太久,感覺腳趾頭從冷到痛到幾乎沒有知覺,所以保暖的鞋很重要。與外套、手套一樣,防水防風是北歐生存的基本要素,透氣的鞋等於你的腳會冷的要命。如果天氣預告有下雪的日子,或到訪時剛下雨後轉冷,下雪後轉熱等,記得要選擇防滑的鞋,鞋底的物料和坑紋很重要。幾個狀況非常容易滑倒,一個是雖然有積雪(不論多厚),經常有人走的地方開始融雪;二是下雨後轉冷路面會結冰;三是下雪後轉熱,雪和冰都開始融化,這種情況因為顏色和反射關係不易察覺,不熟悉路況很容易滑倒甚至受傷。鞋的推薦我會選擇靴子,裡面絨毛保暖,外面防水,鞋底防滑。也可以選擇登山鞋,基本都是防水而且防滑很好,極度嚴寒的地方請穿上雪靴。
其他
其他到訪北歐的準備還包括暖包,怕冷的可以有放在鞋子的專門暖包,維他命D補充 (如果你會停留很長時間,幾天的到訪你不會太有感覺)。
具體穿法參考
我本身是比較怕冷的人,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適應程度再調整。基本上你需要至少三層的衣服,以上的行李打包建議讓你可以輕鬆克服各種天氣,也不用犧牲美觀。

這天回暖了一點加上是難得的晴天,大約6-7度,我穿了普通毛衣+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下身就一條牛仔褲。
在冬天最暖的日子(大約7 / 8 度):短袖 + 薄長袖 + 厚大衣 |下雨天 薄長袖 + 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 / 毛衣+ 防風防水外套
大約 0 度以上:薄長袖/ 發熱內衣 + 毛衣 + 厚大衣 |下雨天 Cashmere毛衣+ 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
零下 5 度左右:發熱內衣 + 毛衣 + 厚大衣 |下雨天 薄長袖/ 發熱內衣 + Cashmere毛衣+ 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
零下 25 度左右:發熱內衣 + Cashmere毛衣 + 薄羽絨 + 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 / 發熱內衣 + 薄長袖 + 毛衣 + 長厚羽絨
(當時的我褲子穿了兩條,襪子穿了兩對 + 普通粗跟短靴,大家有雪靴的話不用像我… 太醜了不想放照片哈哈)
手套帽子必備,圍巾看你有沒有穿高領衣服,很怕冷就帶上保暖口罩。
常見問題
需要穿很好的品牌嗎?如果大家需要去極地、滑雪或冰川健行,你會需要非常好的保暖,確保你可以長時間在郊外待著,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投資在好的外套和外褲上。至於參加北極光當地團或其他戶外活動記得要查看有否提供特別的保溫衣,如果沒有請穿上你可以穿上的衣服和褲子。我最貴的冬天衣服就是The Northface 的防風防水外套 (沒有買很貴的那種);然後有Cashmere 毛衣,其他就是常見的Uniqlo薄羽絨、長羽絨、發熱衣和重點是漂亮保暖的毛衣和厚大衣 (不是廣告)。把錢投資在一件功能性出色的外套吧!
這樣我要帶很多行李嗎?我推薦收拾行李的方式是用最少的衣服搭配最多的變化,所以選擇的款式都很百搭,畢竟拖著大行李不太好走路,尤其是在積雪裡(如果是在融化的雪會超噁心,建議馬上清潔)。一個禮拜的旅行我自己帶2件保暖內衣,1-2件薄長袖,2-3件毛衣,薄羽絨(可以摺疊成超小的)和防風防水外套連絨毛內襯或大衣二選一。好的毛衣是不會吸臭的,可以重複穿著,而且外套穿著走,行李其實不會非常多。
小結:
以上就是我在北歐生活和旅遊的一些冬天生存經驗總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如果大家有問題的話,歡迎留言或社交平台私訊我,我會盡力為大家解答。
相關文章:歐遊一定很貴? N 個歐遊的迷思
相關文章:第一次歐洲旅遊目的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