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法斯特深度遊
會來到Belfast 完全是因為學校的field trip,從前我未曾聽說過這座城市。徒步導覧的導遊說,人們認識Belfast,一是因為Titanic,二是The Troubles,都是這個城市最深刻的傷痛與悲劇。

貝爾法斯特是北愛爾蘭的首府,政治問題,我不太想把他歸類到英國或愛爾蘭。Titanic 裡Jack和Rose的愛情故事就聽得多了,我這次來到才知道原來鐵達尼號是在這裡建造和啟航,貝爾法斯特曾是歐洲造船的中心。不過這次到訪的遊玩成分很少,尋訪The Troubles延續數十年的傷痛,才是這次來到這座城市的原因。
1960年代直至1998年,Belfast 一直處於歐洲其中一次最嚴重的內亂和流血衝突 The Troubles。世代以來的身份認同、宗教衝突導致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爆發,社區嚴重分化,從無形的高牆變為實體。實在難以想像,歐洲居然有一個城市會以天主教和新教劃分居住區域,方圓幾公里,都不會遇到一個立場與你相反的人。60年代親愛爾蘭/天主教徒與親英/新教徒無法相容,炸彈、各種襲擊充斥在社區。居住在各個社區邊界的平民要不成為襲擊目標,要不成為襲擊的人。警察的介入與越來越多的傷亡使衝突越演越烈。政府於是嘗試設立社區之間的障礙,從一開始的磚牆,到加建鐵板,鐵絲網,尖刺,牆越起越高。這面牆現在被稱為peace wall,因為只有夠高夠難攀越的牆,才能阻止兩邊平民的衝突。

為了更了解這個地方,我與朋友們參加了兩場本地導賞。一場是認識這座城市,一場是由衝突雙方䆁囚帶領的深度導覽。
在Belfast的日子好像籠罩着一股哀愁。除了一貫陰雨綿綿的天氣,還有不時出現的標示,提醒人要安靜、不能在街上喝酒、市政廳公園裡嚴苛的規條、避免人群聚集、市內最大型的商場不允許拍照……
導遊是貝爾法斯特極少數沒有明確說明自己信仰的人。在一個多小時的導覽中,她努力避免提及太多有關The Troubles 的過去,希望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對貝爾法斯特留下印象。當我們提到這一場衝突,她說政府正在努力使兩邊和解,但這問題任重道遠。長久以來的分居,不但是信仰,連教育、娛樂、社交,兩個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方。九成的中小學只接受某一個宗教的學童,政府正努力推行融合教育 – 不以宗教定義學校,但這種學校在北愛爾蘭不到十所。 新一代的青年在入讀大學以前幾乎不會接觸到對面宗教的人,也是這個問題根深柢固的原因。
Belfast 危險嗎?並不,導遊說:「我們都對外國人很好,只是對自己人很壞」。
我至今對她的表情和語氣難以忘懷。
當天晚上我們回到Airbnb,就打開電視看了一晚的The Troubles 紀錄片。
至於參加由前囚犯帶領的導賞團,也是第一次。不同以往或之後所參加過的本地團,這個長達三小時的導賞,是歷史也是現在進行式,是他們和最親密的家人、朋友的人生。
在北愛爾蘭可以輕鬆把人群掛上標籖。認識一個人,好像可以從Protestant/ Catholics, Loyalist/ Republican 開始。兩位導賞員分別是loyalist 和 republican 的前政治犯。路線從牆的一邊開始,1.5小時後到達peace wall 唯一的閘口,從親愛爾蘭一方走進親英一方的勢力範圍,兩位導賞員在閘口交接。幾乎沒有交談,天主教徒代表便頭也不回地走了。一牆之隔,三小時的導賞,同一段歷史,兩個角度像兩個世界。


「這個花園裏,紀念的都是被英國警察殺死的人。」
「就在這𥚃,這個酒吧,三個人被IRA (愛爾蘭共和軍)的炸彈炸死。」
參加導賞的人都一片靜默。
街上的牆都是帶有政治、宗教意味的塗鴉,寫上罪人的名字、對方的暴行;每隔一段路就可以看到一個紀念花園,記錄着逝者的生卒,是血與淚的指控。敵視依然存在,生者帶着傷痛,卻也極為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這種痛楚,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兩個社區、兩個政黨、兩個宗教之間的平衡,卻也成為和平的障礙。
不只一位朋友在入夜後的城市被當地人善意提醒,靠近peace wall 的對面可能會危險,要注意安全。數十年的動盪不安,對牆的另一邊的恐懼與憎恨,深入每位居民的心。

我不禁疑惑,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下一代,該怎樣在未來的一天走到閘口,認識一牆之隔的同胞。其中一個導遊提到,在英國脫歐之前,歐盟出資資助了一些青年中心的興建與營運。這些中心讓兩個社區的年輕人有機會交流,希望上一代的仇恨不再延續下去。但隨著英國脫歐,中心也失去資助,無法繼續服務兩邊的青年。
60年後,當柏林圍牆已經倒塌,成為和平的象徵,Belfast 社區之間的高牆依然不見倒下的跡象,一邊的房屋插滿英國國旗,另一邊愛爾蘭的旗幟飄揚。

圖中這一片相隔兩個信仰的圍牆,從一端到另一端,要走兩個小時。為了爭取中間唯一可以通行的閘口延長開放,政府和團體花了足足八年說服雙方,換來兩小時開放時間。
縱然圍牆上也充滿著塗鴉藝術,當中所表達的意思恰恰與柏林相反。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貝爾法斯特,不妨了解一下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
以下是我參加的導覽:
Get your guide 貝爾法斯特最佳徒步之旅 Best of Belfast Walking Tour
Get your guide 貝爾法斯特:政治衝突 3 小時徒步遊 Belfast: Political Conflict 3-Hour Walking Tour
另外推薦有預算的人可以考慮參加Taxi Tour,因為3小時的政治徒步導覽對體力消耗不少,加上貝爾法斯特天氣不穩定,當天幾乎3小時都在下雨,非常濕冷也很不舒服,我們最後要坐計程車馬上回Airbnb取暖。
Get your guide 貝爾法斯特:政治出租車之旅 Belfast: Political Taxi Tour
至於比較輕鬆的遊玩推介,我之後整理好會發在目的地介紹的西歐分類!
(有興趣了解the troubles 推薦可以從BBC 的紀錄片入手,不過即使BBC 盡力持平,也是英國的媒體,看的時候建議多些批判思考。)
註:1971年Red lion pub bombing, IRA 炸死3人,而一個月後UVF 在McGurk bar 炸死15人,兩間酒吧分別位於新教社區和天主教社區
IRA: Irish Republican Army
UVF: Ulster Volunteer Force
Loyalist/ Protestant: 泛指親英國派
Republican/ Catholic: 泛指親愛爾蘭派
(文章曾發在threads,稍作整理後搬來這裡。)
Leave a Reply